我是王盼,一名病理科医生。此刻,我身处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稀薄的空气和严酷的气候,是这片雪域高原给每一位初来者的深刻“见面礼”,我也不例外。但怀揣着对病理事业的赤诚与一份沉甸甸的援藏责任,我毅然踏上了这片土地,决心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岗位上,用我所学,贡献一份力量。
王盼——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初抵高原:挑战与决心
2025年7月,作为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我来到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高原反应毫不留情地袭来:持续的乏力、令人窒息的气短、辗转难眠的夜晚……然而,病理科亟待发展的工作现状,让我无法安心卧床。到岗第一周,我便抓紧时间深入了解科室:人员结构单一、设备陈旧老化、独立运行尚不足一年,人才和技术储备的短板显而易见。面对这些挑战,我没有退缩。我与同在病理科援助的陕西同事紧密沟通,共同梳理问题,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短期和长期目标:首要任务是助力医院在2025年顺利通过“三甲”评审;更长远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为阿里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病理专业人才。这是我的承诺,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河北援藏医疗队队长、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徐静来科室指导工作
凝聚合力:拓展服务,夯实基础
2025年意义非凡,既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迎接“三甲”评审的关键之年。河北省首次派出医疗队援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我们这支由10位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指派的不同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与陕西援藏团队并肩作战,共同为提升阿里的医疗卫生水平而努力。作为病理科的一员,我深知临床与病理协作的重要性。我主动走访各临床科室,认真倾听他们对病理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基于调研,我们病理科积极筹划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已申请手工免疫组化和气管镜现场细胞学两项新技术新业务,希望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支持。同时,我也着手梳理和规范科室内部的各项流程: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从操作步骤到申请单填写,再到收费条目的清晰化,力求为科室未来的规范化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冀陕两支队伍的紧密合作,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勇担重任:千里赴会,力促提升
室间质量评价(EQA)是衡量病理科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的金标准,更是“三甲”评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像一面镜子,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优化流程(比如标本处理、切片制作),指导人员培训和设备试剂更新。为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长远发展,我深知参与自治区层面的质控活动至关重要。尽管往返路途遥远,海拔落差巨大,对身体是严峻考验,我依然决定亲自前往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病理质控会议。我积极联系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援藏专家,寻求指导和支持,并有幸承担了会议部分环节的主持工作。作为质控专家组成员,我参与了最终的质控评审环节。当得知我们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顺利通过了HE染色室间质评,并获得合格证书,看到自治区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点名致谢时,一路的艰辛都化作了欣慰。这不仅是科室的荣誉,更是对我们援藏工作实实在在的认可。
“援藏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支撑我坚守的动力。在雪域高原的每一天,我都在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默默耕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病理学科能在这片高天厚土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更好地守护高原同胞的健康。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无悔的担当。
供稿科室| 第五党总支第5党支部病理科
责编| 李英硕
审核| 王景艳 张敏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