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缺乏锻炼等
临床表现有哪些?
1.症状轻微期:患肢麻木、发凉,活动后易疲劳,患肢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脚趾有针刺样感。
2.间歇性跛行期: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的足部或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症状反复出现。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3.静息痛期: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此期患肢常有营养性改变,表现为皮肤菲薄呈蜡纸样,患足下地时潮红,上抬时苍白,小腿肌肉挛缩等。
4.溃疡和坏死期:脚趾颜色开始变成暗红色,脚趾发黑、干瘪、溃疡和坏死。
治疗方法有哪些?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改善高凝状态,扩张血管与促进侧支循环。方法:控制体重、戒烟,适量锻炼。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术后患者和无法耐手术的患者,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扩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等。
2.手术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等
3. 创面处理
干性坏疽创面,应予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组织坏死界限明确者,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的,需作截肢(趾、指)术。合理选用抗生素。
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
1.健康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因为这类食物会增加体内胆固醇,长久以往会造成动脉狭窄。控制膳食总热量,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糖类摄入,增加可溶性纤维摄入。
2.戒烟限酒:及早戒烟,抽烟可以造成血管收缩,损伤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所以患者应及早戒烟。同时,也要注意限酒,酒精摄入过多同样会对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3.控制原发病: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控制血糖、及时治疗慢性肾病等,高血压患者应及早进行排查,如发现早期动脉硬化,应进行相关的治疗。
4.适当运动: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以感到不劳累力主。
5.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6.注意保暖: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加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所以,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持下肢的温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但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以免烫伤。
7.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记得每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伸伸腿、走动走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资料
1.《外科护理学》第7版
2.《外科学》第9版
供稿科室:介入血管外科
作者:李朦 赵峰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