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有效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研究表明,降低LDL-C能稳定或缩小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各种各样的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作为较新型的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强,长效降脂,服用时间更灵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在用药选择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今天我们来捋一捋。
阿托伐他汀是脂溶性他汀,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在肝脏中被CYP3A4酶代谢,代谢产物仍有一定活性。由于上述特点,阿托伐他汀与CYP3A4强抑制剂(如利托那韦、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增加发生不良反应风险。
瑞舒伐他汀为水溶性他汀,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对肝脏CYP酶系的依赖性较小。它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仅有少量被肝脏代谢。因此,对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瑞舒伐他汀相对更安全,因为其对肝脏影响较小。
阿托伐他汀属于亲脂性的他汀,它的组织结合能力强,还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有部分较为敏感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能会出现失眠、头晕等不良反应,此时更换为瑞舒伐他汀可能就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因为瑞舒伐他汀组织结合率低,也不会透过血脑屏障,能够减少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生效的药物,而从代谢途径方面来看,阿托伐他汀全部经过肝药酶CYP3A4代谢,而瑞舒伐他汀只有10%通过其他肝药酶代谢,因此,亲脂性的阿托伐他汀,往往比亲水性的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的影响要更大。有部分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出现转氨酶升高,此时不得不停药,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先进行保肝治疗,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以试试瑞舒伐他汀,因瑞舒伐他汀对于肝脏功能的影响会更小。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本身对他汀类药物敏感的朋友,即使换成了瑞舒伐他汀,仍然可能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其他的降脂药方案了。例如PCSK9抑制剂、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成为替代他汀进行降脂治疗的选择。
阿托伐他汀通过药物代谢酶CYP3A4进行代谢,同时服用CYP3A4的强抑制剂(阿奇霉素、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红霉素等)会导致他汀类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增加用药安全风险。相比之下,只有约10%经过肝药酶代谢的瑞舒伐他汀,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较低。因此,对于那些服用阿托伐他汀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可考虑转换至瑞舒伐他汀。
总而言之,对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两种药物的选用,其实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应该结合用药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更适合自己的他汀,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能够起到高效降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作用,才是更理想、更安全的他汀用药。?
参考资料
1.王增武,刘静,李建军,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37-271.
2.Rao SV, O'Donoghue ML, Ruel M,et al. 2025 ACC/AHA/ACEP/NAEMSP/SCAI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5 Apr;151(13):e771-e862.
供稿科室:心血管内科
作者:赵兴洲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