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了解AECOPD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这一阶段患者的肺功能急剧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剧,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1)呼吸道感染: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包括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和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会引发气道炎症反应加重,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气流受限加剧。
(2)空气污染:暴露于严重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雾霾天气、工业废气排放区等,有害气体和颗粒会刺激气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3)吸烟或接触二手烟:吸烟本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继续吸烟或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会使病情恶化,引发急性加重。
(4)不规范用药:患者未按医嘱规律使用药物,如自行减少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用量,或者随意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不稳定,进而引发急性加重。
(5)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尤其是寒冷空气刺激)、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也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作时,患者的原有症状会明显加重。咳嗽频率增加,咳痰困难且痰液性状改变,可能由白色黏液痰变为黄色脓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加剧,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觉呼吸费力,部分患者需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表现为呼吸急促、胸廓起伏明显。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较为常见,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和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会出现紫绀、意识障碍等表现。此外,还可能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1)住院治疗:一旦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通常需要住院接受系统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首先是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合适水平。
(2)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通过雾化吸入或静脉给药,快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3)机械通气: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无法改善时,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如使用面罩进行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为病情恢复争取时间。
(4)其他治疗:同时,还会关注患者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促进身体恢复;积极处理其他并发症,如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等。
(1)规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戒烟和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彻底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需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对气道的刺激。
(4)加强锻炼和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抵抗力。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营养状态。
(5)注意保暖和情绪调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减少因情绪因素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可能。
参考资料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专家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修订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23,43(2):132-149. DOI:10.3760/cma.j.cn131368-20221123-0106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国际呼吸杂志,2022,42(24):1845-1863. DOI:10.3760/cma.j.cn131368-20221030-00961.
供稿科室:重症医学科
作者:张楠 于占彪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