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糖,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甜甜的味道,满满的幸福感,但糖分摄入过多又会诱发肥胖、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所以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我们还要警惕这个“甜蜜的负担”。“减糖”是“三减三健”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确减糖。
糖是碳水化合物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可以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也是日常烹调离不开的调味品,更是多种加工食品的主要配料。“减糖”主要指的是减少添加糖的摄入,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和双糖,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蔗糖、冰糖、红糖、黑糖、麦芽糖、海藻糖、果葡糖浆等,都属于添加糖。
糖过量摄入对身体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热量超标,多余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导致超重和肥胖。除果糖外,其他的糖都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使血糖快速上升,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胰岛细胞负担,诱发糖尿病。果糖需要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虽然升糖幅度与效率比较低,但它在人体代谢不受胰岛素调控,也没限速酶的障碍,代谢非常的快,过量摄入更容易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以及高尿酸血症、痛风。减糖意味着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很大获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50g糖相当于多少食物呢?一瓶500mL的碳酸饮料或果汁饮料含糖50g,一盒200g风味酸奶含糖25g,100g冰激凌含糖20g。这样来看,对于爱吃零食喝饮料的小伙伴来说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很容易超标。
那么“低糖”“无糖”和“零蔗糖”食品是否就可以随便吃了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100g固体食品或者每100mL液体食品中糖含量小于等于5g,就可以称为低糖食品,小于等于0.5g就可以注明“无糖”或“不含糖”,因此“低糖”或“无糖”并非完全没有糖,控制好摄入量是关键,而“零蔗糖”仅仅代表产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但有可能添加其他种类的糖,购买时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仔细阅读配料表。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科学减糖,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