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_亚博足球竞彩-劲爆体育推荐

图片
旧版入口ENGLISH
请输入要搜索的内容
普及康复知识 发布时间:2018/1/18 10:43:00 ?  ?  浏览次数:5819次
定期向患者家属及患者开展免费康复治疗普及教育

   认识康复医学
    什么是康复: 康复是指“功能的恢复”,指综合协调地利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工程的等各种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使因损伤、疾病、发育缺陷而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以使残疾者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者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要调整残疾者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什么是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新领域,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支具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康复护士等以小组工作的方式,采取综合性康复的方法细致地解决患者存在的与功能障碍有关的残疾问题,发挥其最佳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非职业和教育的潜力,达到其本人所希望和计划的、并与其残疾水平相一致的功能状态。常用的治疗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传统康复治疗、言语治疗(ST)、康复工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康复医学的治疗目的:是针对功能障碍,使功能障碍最大程度的恢复。当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时,应用康复医学的手段可以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增加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在医疗机构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对象:
(1)神经系统的疾病: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儿童脑性瘫痪、周围神经疾病及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的康复。
(2)骨关节及运动系统疾患的康复:颈、肩、腰、腿痛,如外伤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结缔组织病、骨质疏松症、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足、烧伤、关节置换术后、截肢后、脊柱疾患和手外伤的康复等。
(3)慢性疼痛的康复: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癌性疼痛等。
(4)心肺及内脏疾病的康复: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5)听力及言语障碍。
    脑卒中康复知识:脑卒中是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必须由家人或他人在旁护理,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现代脑血管病学的研究和发展,不仅仅是要求抢救和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三个月内,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如不早期正规康复治疗,常常会导致肩一手综合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误用综合征或废用综合征的形成,肢体的运动将呈现异常模式,而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残疾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因此,如果有家人患了脑卒中切勿忽视康复治疗。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变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运动、感觉、言语、认知、颅神经功能等方面,病后处理不当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现病患者约500~700万人。由于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先进医疗手段的推广应用,挽救了许多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使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存活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40%为重度残疾,不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病人为什么要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康复的康复原则是“早期同步”,即早期介入,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实践证明,脑卒中在发病的半年之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而脑出血患者相对较晚(病后2~3周);事实上,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从患病后即应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病后前3个月效果最显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公布的资料,提示经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病人,第一年末,日常生活能自理的可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帮助的仅达20%;需要较多帮助的占15%;完全需要帮助的只占5%;在工作年龄段的病人中,在第一年末有30%的病人可重返工作岗位。由此可见,对脑血管病病人实施康复治疗与否和早晚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危险么?
    因早期康复活动量小,主要是在床上体位摆放、关节的被动活动和适量的物理因子的治疗,都是由专业治疗师帮助完成,早期的一切活动都是让患者在一个不太费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对患者不会有过量的体力负担和心理刺激。而且,早期的预防性康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即使在昏迷期,利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范围内的活动以及物理因子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肢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为肢体功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促进昏迷患者脑复苏。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
    在脑卒中发病后经急救,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从身体部位来说,躯干和四肢近端(如肩,髋)的运动功能恢复较早,下肢比上肢恢复的早,大关节比小关节恢复的早。下肢活动的恢复顺序是髋部、踝部、足趾,上肢恢复的顺序是肩部、肘部、手腕、拇指。病人先从床上翻身开始,从卧位到坐位的转换、独立坐位,进而站立到逐渐恢复行走。在时间上,运动功能的恢复到3个月时,进入所谓“运动恢复平台期”即活动能力的改善相对缓慢;到患病后6个月时,运动功能的恢复将进一步缓慢。
    错误的康复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给患者造成伤害。经正规康复治疗,绝大部分偏瘫患者是可以恢复基本正常的行走功能而不会出现异常运动模式。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康复医学的知识而采取的不恰当的训练,如上肢的拉力、握力训练,下肢的直腿抬高、早期“架着”走等,造成了大量的“偏瘫步态”即“提篮画圈” 步态,给未来科学的康复带来难度,也因步态异常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因为偏瘫之后容易出现患侧上肢的屈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而痉挛会直接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因此在发病早期做好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如下:
(1)仰卧位:头用枕头支撑,高度适中。患肩垫起以防止肩后缩,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整个上肢置于枕头上。患侧下肢伸展,臀部垫起使患侧骨盆向前突,患肢股外侧垫枕头维持患侧下肢于中立位或稍内旋位。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下支撑,因为前者导致膝过于屈曲,后者可引起膝过伸或对下肢静脉不必要的压迫。
(2)健侧卧位:头用枕头支撑,躯干大致与床面垂直。患肩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整个患肢放在胸前枕头上。患侧下肢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并完全由枕头支撑。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置,有时可屈曲在枕头下,或放在胸、腹部。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屈膝。 
(3)患侧卧位:头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放枕头支撑。患肩充分前伸,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患肘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以免带动整个躯干向前,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健侧下肢髋、膝屈曲向前支撑于前面的枕头上。
    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尤其是坚硬的物品),以免引起阳性支撑反射和抓握反射,起到相反的作用。
    人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存在的误区?
    由于康复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康复知识普及率不高,许多患者对康复治疗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误区1.  期望有灵丹妙药:有不少病人幻想有一种灵丹妙药,一吃就能好,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发生脑卒中后,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最科学有效的的方法就是进行正规康复治疗,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治疗,这样,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误区2.  急性卧床期宜静养不能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是脑卒中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被忽视,而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强调静卧不能动。其实即使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乃至昏迷不醒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诸如偏瘫患肢的良肢位摆放、体位的被动转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以预防压疮,避免或减少今后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或误用综合症”出现的可能,大大缩短住院日,减少治疗费。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3.  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偏瘫的康复宜尽早开始,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一般来说脑梗发病后2~3d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d左右,在神经内外科病房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可以而且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
    误区4.  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有些病人和家属急于求成,当患者患肢略能活动时,就迫不及待地由几人架着、拉着开始走路或爬楼梯的强化训练。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加剧错误模式的固化,导致系统训练的停滞。
    误区5.  康复是医生的事,与家属关系不大:其实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或者说家属在康复过程中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以及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不仅可行,而且还极有成效。可以说偏瘫患者能否回到家庭,是否可以重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对偏瘫患者继续康复的成效。
    误区6 .  只重视在医院的康复治疗,未能把康复动作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其实在医院的康复治疗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功能障碍的恢复过程又是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反复刺激才能使功能恢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脑瘫,是指在产前、分娩或产后1个月内,由于损伤或疾病导致脑发育障碍,以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以及癫痫和行为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功能障碍?
1. 运动功能障碍  肌痉挛、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反射异常,小儿出现尖足、下肢交叉、拇指内收、手握拳、两上肢后伸等,或者是肢体过硬或过软,用力时张口等。
2. 学习和交流障碍  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言语障碍等。
3. 心理行为障碍  严重残疾而导致心理和行为障碍。
4. 躯体和智力发育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较正常儿童矮,智力低下,抵抗力差,经常伴有咀嚼、吞咽障碍。
5. 视觉异常  常见的有视力障碍,最常见的是斜视,常常合并弱视。
6. 听觉障碍  多见于手足徐动型。
7. 言语障碍  表现发音不清、构音困难、言语表达障碍。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的治疗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不是只靠药或某一种疗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的,需要综合治疗。国际上采用的是以物理疗法中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理疗、语言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我国除了应用这些方法外,还结合祖国传统医学进行治疗。有很多教训值得借鉴,首先是误诊,把发运落后当做“缺钙”去治疗,错过治疗时机。其次是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法,其结果是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一旦孩子怀疑是脑性瘫痪,要立即去专门的康复机构进行治疗,切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常用物理治疗知识介绍:物理治疗是应用大自然或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因属于局部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治疗作用和适应症。
    中频脉冲电治疗:
1.主要治疗作用:镇痛作用;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内脏平滑肌的活动和张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2.适应症:各种急慢性扭伤、挫伤、肌肉劳损;颈椎病、落枕;腰背痛、腰椎间盘病变;肩周炎、网球肘;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及废用性肌肉萎缩;附件炎、盆腔炎;便秘、尿潴留;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
    超短波疗法:
1.主要治疗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促进组织生长、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2.适应症:各种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炎症及伤病。如鼻窦炎、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膀胱炎、盆腔炎、骨髓炎、关节炎;各种扭挫伤、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紫外线治疗:
1.主要治疗作用:紫外线治疗具有杀菌、镇痛、促进肉芽和上皮细胞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增强  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适应症:局部照射适用于疖、痈、蜂窝质炎、甲沟炎、乳腺炎、静脉炎、伤口感染、慢性溃疡、压疮等。
    激光治疗:
1.主要治疗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镇痛、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
2.适应症:疖、痈、蜂窝质炎、软组织扭挫伤、关节炎、伤口延迟愈合、慢性溃疡、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磁疗法:
1.主要治疗作用:镇痛作用;消炎消肿作用;镇静作用;降压作用;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作用;促进骨痂生长作用。
2.适应症: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质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骨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骨质疏松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