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每一台成功手术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器械守护者"——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一套堪比精密仪器的处理流程,将血渍斑斑的手术器械变成无菌状态,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让我们跟随手术器械,开启这场神奇的"无菌变身之旅"。
第一步:严格“安检”——回收与分类
手术结束后的器械如同刚下战场的士兵,需要彻底"卸甲"。器械经过预处理会被密闭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像海关安检员一样,根据器械材质(如金属、橡胶)、精密程度(如显微器械)和污染类型(如血迹、组织残留)进行分类。精细的剪刀、沉重的骨钳、带管腔的器械……每一种都有专属处理方案。
第二步:深度“沐浴”——清洗消毒
清洗是灭菌成败的关键!残留的血液或组织会形成保护膜,让细菌“躲过”灭菌。
1.机械清洗:像“全自动洗碗机”,通过旋转喷淋臂多角度冲洗,配合酶洗剂分解有机物。
2.手工清洗:精密器械需人工用软毛刷轻柔刷洗,管腔器械要用高压水枪“打通任督二脉”。
清洗后还要经过湿热消毒(90℃以上)或化学消毒,确保微生物无处藏身。
第三步:快速“吹干”——干燥处理
潮湿是细菌的温床!器械清洗后必须立即干燥,耐高温器械烘干机械快速干燥。手工清洗消毒后的器械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首选干燥设备对器械进行干燥,对于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以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压力气枪或95%的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禁止自然晾干!避免二次污染。
第四步:火眼金睛——质检与保养
在带光源放大镜下,工作人员化身“找茬专家”:
1.关节是否灵活?
2.刀刃有无卷边?
3.管腔是否通畅?
发现锈迹立即除锈,关节处滴上医用润滑油,确保器械“延年益寿”。
第五步:无菌“包装”——密封待命
合格的器械被装入特制包装:
1.纸塑袋:像三明治一样夹住器械,透气又阻菌 ;
2.硬质容器盒:适合成套器械;
3.布类或无纺布包裹:像“包粽子”一样,将器械按规范包装;
每包放"化学指示卡,并打印“灭菌身份证”标明名称、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第六步:杀灭细菌——灭菌
1.常见灭菌方式:
2.灭菌过程中,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三重关卡确保万无一失。
第七步:无菌“休眠”——储存与发放
灭菌后的器械入住"无菌仓":温度≤24℃,湿度≤70% ,距地面20cm,距墙5cm ,发放前再次核对信息,通过密闭运输车直达手术室,全程可追溯。
当您看到手术室无影灯下闪亮的器械时,请记得它们曾经历过这场严苛的“无菌修行”。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守护了每一台手术的安全底线。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 : 管理规范:WS 310.1—2016[S].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 :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S].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1—2016[S].2016.
供稿科室:麻醉科
作者:郭海涛 王莉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