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_亚博足球竞彩-劲爆体育推荐

图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健康科普| 在家简单自测“肌少症”,守护您的肌肉力量!发布时间:2025/5/8 15:35:00 ?  ?  浏览次数:145次

肌少症简单说,它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不知不觉地变少、变弱了。别小看它,肌肉少了、弱了,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拎不动东西、甚至生病后恢复慢等问题就都来了。下面我们就仔细说说啥是肌少症,怎么筛查,怎么预防?

一、肌少症是啥?有啥危害?

1.肌肉就是身体的“发动机”和“保护伞”:它让我们能走路、爬楼梯、拿东西,还保护关节、维持体温、储存营养。肌肉少了,这台“发动机”就动力不足,“保护伞”也不结实了。

肌少症不是单纯的老了没力气:它是肌肉量明显减少,加上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身体活动能力变差的一种综合情况。它可能和营养不良、活动少、慢性病或某些激素变化有关。

2.危害可不小:

1)容易跌倒、骨折(尤其髋部骨折,很危险!)。

2)日常活动困难(洗澡、穿衣、买菜做饭都费劲)。

2)更容易疲劳,走不远。

4)抵抗力下降,生病后恢复更慢。

5)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住院和需要照护的风险。

二、怎么发现“肌少症”的苗头?(临床表现)

留意自己和家人有没有这些情况:

1.  越来越没力气:

1)拎不动稍重一点的东西(比如一袋米、一桶油)。

2)拧不开瓶盖、罐头盖。

3)从椅子上站起来费劲,需要用手撑。

4)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需要中途休息。

2.走路变慢、不稳:

1)走路速度明显比以前慢了。

2)感觉脚步沉重,抬不起腿。

3)走路有点摇晃,怕摔倒。

4)过马路时,绿灯时间不够用。

3.  体重减轻(尤其没刻意减肥):

1)衣服裤子感觉变宽松了,特别是胳膊、腿明显变细了。

2)脸看着没怎么瘦,但四肢瘦了。

4.  容易疲劳: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很累,精力不如从前。

5.  反复跌倒:近一年内摔倒过不止一次。

三、在家就能做的简单自测

方法一:测测小腿有多“壮实”(小腿围测量)

1. 指环测试法: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环,环绕小腿最粗的位置。若指环和小腿之间有空隙,表示肌肉量明显不足;若刚好环绕住,甚至环绕后还有空挡,也要注意可能肌肉量减少了。

2.软尺测量法:保持小腿垂直地面,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处的周长,即小腿围。   

男性:如果小腿围< 34厘米,提示有肌少症风险。

女性:如果小腿围< 33厘米,提示有肌少症风险。

(注意:这个方法最简单,但只是初步筛查,不能确诊。数值越小,风险越高。)

方法二:试试“起立-坐下”灵不灵(五次起坐测试)

1.  找一把标准高度(大约45厘米高)、有硬靠背、不带轮子的稳固椅子(比如餐椅)。

2.  坐在椅子中间,双脚平放地面,与肩同宽。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不要用手撑椅子!)。

3.  听到“开始”口令后,尽快站起来再完全坐下去,连续做5次。

4.  家人用秒表(手机计时器也行)记录从第一次站起来到最后一次坐下屁股碰到椅面的总时间。

如果完成5次起坐的时间 ≥12秒,提示有肌少症风险(身体活动能力可能下降)。

(重要提醒!)做这个测试时,旁边一定要有家属或看护人员在旁边保护,防止跌倒!如果感觉头晕、心慌或腿脚不稳,立即停止!

四、怀疑有风险,该怎么办?(干预措施)

如果在自测中发现风险信号,或者有前面提到的那些表现,不要慌!肌少症是可防可控的!最重要的是采取行动:

1.  赶紧告诉医生:带着您的自测结果和观察到的症状,去看老年科医生或您的家庭医生。医生会做更专业的评估(可能包括测握力、步速、甚至特殊仪器测肌肉量),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问题。

2.  营养是基础-吃够蛋白质:

1)蛋白质是肌肉的“建筑材料”。老年人尤其需要足量优质蛋白。

2)每天都要吃:鸡蛋(每天1~2个没问题)、牛奶/酸奶/奶酪、瘦肉(鸡鸭鱼牛羊猪,换着吃)、豆制品(豆腐、豆浆、豆干)。

3)三餐均匀分配:别把蛋白质都堆在一餐吃,每餐都要有点“肉蛋奶豆”。

4)胃口不好?试试少量多餐,或把食物做得更软烂易消化。必要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蛋白粉(遵医嘱使用)。

3.  运动是关键-动起来,练肌肉:

1)光吃不动不行!必须通过运动刺激肌肉生长。

首选抗阻运动(力量训练):这是最有效对抗肌少症的运动!

①简单易行:坐姿抬腿、扶椅深蹲(半蹲即可)、靠墙俯卧撑、用弹力带做手臂和腿部练习。

②循序渐进:从轻的、次数少的开始,慢慢增加难度和次数。感觉肌肉有点酸胀是正常的,但不能有疼痛。

③安全第一:务必在医生或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开始,学习正确姿势,避免受伤。最好有人陪伴。

2)有氧运动不能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整体健康和心肺功能,结合力量训练效果更好。

3)平衡练习防跌倒:单腿站立(扶稳)、脚跟脚尖走直线等。

4)贵在坚持:每周至少2~3次力量练习,天天动一动最好!

4.  管理慢性病: 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对保护肌肉也很重要。

5.  保证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注意防晒),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肌肉功能。

守护肌肉,就是守护独立行走的能力,守护晚年的生活质量!关注肌肉健康,从简单的自测开始,行动起来!



参考资料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供稿科室:老年医学科

作者:赵林亚    肖暖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