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经常听到医院、校园还有办公室里咳声一片,检查支原体核酸检测提示阳性。入冬以来因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常普遍。
一、什么是支原体呢?
支原体是一类以细胞内寄生为主的细菌,它们缺乏细胞壁,形态多变,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以及人体中。支原体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方式感染人体,引发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生殖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等。
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呼吸道感染
咳嗽: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咳嗽通常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黄色痰液。
发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其他症状:如喉咙痛、流鼻涕、乏力、畏寒等。
2.生殖道感染
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宫颈炎: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性交痛等症状。
不孕症:长期支原体感染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孕症。
3.泌尿道感染
尿痛:排尿时感到疼痛或不适。
尿液异常:尿液可能呈现浑浊、异味等异常表现。
三、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如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如毛巾、衣物等)而传播。
性传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四、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
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CT、支原体核酸检测、尿液检查等。
2.治疗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症治疗:如止咳、退热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接触其他感染者。
五、支原体感染的预防
提高防范意识:了解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如家庭成员中有支原体感染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密切接触。
参考资料:
1.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供稿科室:感染性疾病科
作者:袁硕 马士恒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