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女性容易发生骨松性骨折的原因?
1.女性绝经后常见的慢性病
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的常见慢性病,一般在女性50岁以后 (绝经后)即可出现。一般来说,绝经越早,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越早,尤其更易发生于早年切除卵巢或性腺发育不全的妇女。
2.体内雌激素下降
绝经的到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陡然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骨吸收”功能显著增强,相比之下,“骨形成”功能却相形见绌。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女性的骨骼在绝经之后出现了明显的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骨组织结构愈发疏松,最终发展至塌陷、骨折的地步。
绝经期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表现?
1.疼痛
腰背酸痛或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如拿重物时。
2.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出现身高缩短或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绝经期女性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1.补钙
单纯补钙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2.补充维生素D
可改善肌肉性能,增加平衡,降低跌倒风险;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3.晒太阳
要适度增加日照量,尽可能暴露皮肤于日光下。
4.平衡膳食
多食绿色蔬菜;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如鸡蛋、鱼等;低钠饮食;不吸烟、不饮酒。
5.坚持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
有氧运动可以选择如健步走、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抗阻力训练: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循序渐进。
供稿科室:创伤骨科
作者:任海妹
审核: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