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专访丨程树杰:全力做好“两个承接” 助力保定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原文如下: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等方面多点发力,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广大患者从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就医感受,看病难等就医瓶颈得以纾困。
日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树杰在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今年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15周年,该院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结合保定市“医车电数游”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区域示范、河北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医院,并以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好承接保定市国际医疗基地“一号工程”建设“两个承接”为根本抓手,不断强化和巩固该院河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和作用,全力助力保定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在推进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位于河北保定,地处京津石金三角,雄安新区战略腹地,依托深度融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北京等地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分流和服务北京市及外地转诊北京的患者。
深化对接,增强实力,降低患者外诊率,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对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提升了自身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使命。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来院诊疗、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专科对接、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开展科研对接协作……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对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正向着多领域、深层次全面铺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医疗“国家队”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出专家门诊、开展手术、进行专家查房会诊已经形成常态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京津专家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每周都会派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前来出专家门诊,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开展共同诊疗,为保定患者诊疗疑难病症。
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这里的医务人员几乎每周都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线下线上多形式技术协作,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射治疗水平实现了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同质化,许多到北京就诊的保定患者又被介绍回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放射治疗。
前不久,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宣武医院签署科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学科研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中不单单是提升自身实力,还形成了自我技术特色。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内最早研发应用医学3D影像打印的医疗机构,具备先进技术开发能力、专利申请能力和高水平SCI发表能力。所有组织器官的病变均可以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高效三维重建+3D打印,广泛应用于该院四级手术,并与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现了对接融合。目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机器人手术辅助年均手术量居河北省前列,其中泌尿外科在机器人辅助手术应用方面居全国前列。
近日,在一场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组织开展的国内在线示范手术演示中,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飞历时5小时,在线先后成功示范完成了自主呼吸单孔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淋巴结采样术、自主呼吸单孔镜肺叶切除加淋巴结系统性清扫、肺楔形切除淋巴结采样3台胸外科高水平微创手术,赢得了与会国内胸外科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这次手术三台手术均采用了医学3D影像三维重建,实现了精准切除,患者均在术后第二天安全出院。
在助力保定打造国际医疗基地中展现新路子
“做优做强做特色,全力打造健康中国建设先行区、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跨境医疗服务发展区、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留下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扎实业绩。”在4月1日召开的国际医疗基地2024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汇报会上,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的话道出建设国际医疗基地的初心,也向全市人民传递出全力推进“一号工程”落地落细的信心。
党晓龙强调,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一院三区”是国际医疗基地的重要组成和有力支撑。
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抢抓机遇,拿出最大力量,为国际医疗基地建设贡献“河大附院力量”。
——加快河北省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5月21日,位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北院院区的“河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北院住院综合楼工程顺利主体封顶,预计2025年竣工交付使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74613平方米,设置病床450张,建成使用后突显肿瘤综合诊疗特色,将极大改善医院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提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对冀中地区综合医疗服务承载能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同时也为保定国际医疗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近年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不断完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于2022年提前竣工投入使用,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根据“平疫结合”原则,成为普通危重症疾病救治的重要平台,实现了功能转换最大化。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快速切换成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基地。
——推进临床教学科研两翼齐飞。2023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顺利通过国家专项核验。同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向教育部提交的《河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进展报告》已通过教育部认证委员会阶段认证,组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技术学三个专业撰写并论证通过了2023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开始在2023级新生中置入运行,1项教改立项获批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年,河北大学、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了保定市医疗机构中首座科创楼,科创楼包括实验中心、医学科研共享平台、医学3D打印中心、临床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平台和2个市级科研平台,集科研实验、临床研究、学术交流等综合功能于一体。2023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级纵向经费增长20.73%;获批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中医药联合基金培育项目1项、科技厅生物医药创新专项1项。此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科院分区一区SCI论文和二区SCI论文等高水平论文数量持续增长。
程树杰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将配合保定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康复院区建设,承接康养布局。同时,将全力推进保定深圳园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建设,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提供资源支撑。
在提升广大患者就医获得感中展现新作为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升广大患者就医获得感、安全感的根本保障。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更新医疗质量检查路径,强化全院干部职工质量控制意识和观念,落实国家和省、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动摇。
同时,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努力构建智慧医疗场景,让患者获得良好就医体验。该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智慧化、数字化发展,努力打通患者看病就医难点痛点,实现重复排队时间减少、门诊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的目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从患者视角出发,建设虚拟实景导航,规划最佳就诊流程,让“指尖上的医疗服务”变为现实,使得线上线下就诊实现数据信息云端化、就医诊疗智慧化、医疗服务便捷化,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实现了预约诊疗、分时段精准就诊和检查。2024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实现了医保患者刷脸结算。
此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还积极建设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网络惠民服务体系。2021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医院35个临床医技科室、230名骨干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高职称医生陆续入驻,已基本实现在线问诊、在线处方、在线病历、处方流转等功能。2023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与数据平台及新HIS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加快互联网医院二期建设。同时,该院102名具备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信息上传至省监管平台备案,为开展“互联网+护理”奠定扎实基础。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建设健康保定是每一位市民心中的期盼。在保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的新征程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将通过全力做好“两个承接”,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时代脚步,在砥砺奋进中,共绘新时代健康画卷。
监制:张继航
统筹:王艺霖
记者:王艺霖
实习生:陈梓涵
视频:王艺霖 陈梓涵